Telegram是如何实现这些强大功能的?
Telegram有许多强大的功能,本文整理了关于Telegram如何实现其独特功能的技术解析,包括永久云端保存、大群组支持和多设备同步等核心功能的实现原理。

简介
Telegram以其独特的功能在即时通讯领域脱颖而出,包括:
- 永久云端保存聊天记录
- 上传和接收的文件永不过期
- 支持20万人的超大群组
- 多设备同时登录不会被挤下线
这些功能背后有着精妙的技术实现,本文将详细解析其原理。

Telegram架构概述
- Telegram客户端开源,但服务端闭源
- 客户端通过服务端开放的各种API进行数据交流
- 核心功能如永久保存、大群组支持主要在服务端实现
聊天文本永久保存机制
- 文本存储成本极低:14年每天1万条消息仅需77MB空间
- 采用"聊天ID"(Chat ID)系统管理所有对话:
- 一对一私聊生成唯一Chat ID(如114)
- 群聊也生成唯一Chat ID(如514)
- 云端只保存一份聊天记录,不为每个用户单独保存
- 20万人大群同样只保存一份记录


文件永久保存机制
- 采用SHA-256哈希值识别文件唯一性
- 相同内容的文件在云端只保存一份
- 文件转发只是增加指向该文件的"指针"
- 上传前先计算哈希值,若服务器已有则不再上传
存储空间优化策略
- 默认开启不活跃账号自动删除(最长可设24个月)
- 当账号被删除,相关Chat ID的指针数为0时:
- 删除对应聊天记录
- 删除无指针指向的文件
- 动态管理数据库结构,回收存储空间

安全架构

- 内容存储服务器和私钥存储服务器分离
- 内容服务器存储的是加密后的"乱序文本"
- 私钥服务器存储用户私钥,且被核心开发者二次加密
- 根据用户地理位置分配不同数据中心
20万人大群实现原理

- 每个群成员只拥有群ID的访问权
- 不为每个成员单独保存历史记录
- 每条消息有时间戳,设备有识别码
- 同步时只传输变化部分,节省带宽
总结
Telegram通过创新的技术架构实现了其标志性功能:
- 全局ID指针系统:最小化存储聊天记录,相同内容只存一份
- 哈希去重:确保相同文件在服务器上只保存一份
- 动态存储管理:自动清理无指针引用的数据
- MTProto协议:支持多地数据中心,实现大规模同步
- 分层安全架构:内容与密钥分离存储,双重加密保护
这些技术共同使Telegram能够以较低成本提供高质量服务,同时保持出色的性能和安全性。
FAQ问答
A: 技术上可以永久保存,但实际上会通过自动删除不活跃账号(默认12个月,最长可设24个月)来回收存储空间。活跃用户的记录和文件会一直保留。
A: 关键区别在于存储架构:Telegram为整个群只保存一份记录,而微信类应用可能为每个成员保存独立副本。此外,Telegram的消息同步机制只传输变化部分,大大减少了带宽需求。
A: 通过计算文件的SHA-256哈希值。任何上传前都会先计算哈希,若服务器已有相同哈希的文件,则不再上传实际内容,只是新增一个指向该文件的"指针"。
A: 采用分层安全架构:1) 内容服务器存储的是加密后的数据;2) 解密密钥存储在独立的服务器;3) 密钥服务器本身也被核心开发者加密。即使服务器提供商也无法访问原始数据。
A: 因为所有设备都访问同一份云端数据,而不是像某些应用那样以某台设备为主。每条消息都有时间戳,设备同步时只需获取最新变化,这种设计天然支持多设备同时在线。